春日阴晴不定,浏阳市普迹镇书院新村的一片蔬菜大棚里,温度保持在20℃以上,“湘研软皮2307”辣椒苗长到了20多厘米高,有一些枝株上已开端挂彩。
“这个新种类咱们种了两年,早熟、皮薄、口感好,亩产5600斤左右,等4月第一批上市时,地头价能卖到8元/斤。”绿地培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红辉和记者说,经过科技赋能蔬菜工业,合作社与菜农都很获益。
前不久,市委一号文件提出,本年将聚集提高“菜篮子”等重要农产品保供才能,推行运用蔬菜出产“三新三高”技能成果,保证蔬菜年产量达600万吨以上。
怎么执行一号文件使命,保证蔬菜供给足够,并带动大众致富?3月13日,记者走进浏阳蔬菜出产大镇——普迹镇的田间地头进行看望。

“从2023年开端,长沙市展开蔬菜出产‘三新三高’实验演示,也便是推行运用新种类、新技能、新设备,以此来完成蔬菜出产高产量、高质量、高效益。”长沙市蔬菜工业协会会长郑建如说,普迹镇上一年成功创建了“三新三高”归纳中心演示片。
郑建如从事蔬菜出产将近20年,也是浏阳市新期绿培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创始人,对种菜运用新种类、新技能、新设备带来的改变感触颇深。
“邹校园院士、省蔬菜研究所、长沙市农科院专家团队及各级科技特派员,为咱们联合社供给了强壮的技能支撑,他们每年要下乡来辅导10屡次。”郑建如说,经过嫁接高效培养、测土配方上肥等立异,联合社的苦瓜、辣椒等蔬菜的抗病性得到必定的改进,质量与产量也显着提高。
在普泰村清水组的一个蔬菜大棚中,菜农官建胜正在采收、打包广心菜。这是一种速生叶类菜,一年可种五茬,亩产超越5吨。
记者看到,大棚一侧停放着一台集旋耕、耕种于一体的大棚王拖拉机,一个个喷头连接着周围的水肥一体化机房,布满在菜地上方。刚收割完的一畦畦菜地现已翻耕平整,并耕种上了新一茬的广心菜种子。
“我重新期绿联合社承包了30多个大棚,首要培养白菜苔、广心菜等叶类菜,就我和妻子俩干活,要没有这些先进的农机和智能化设备,真忙不过来。”官建胜一边收菜一边说。

一些纤细之处,也折射出蔬菜出产中的新质出产力。在绿地培养专业合作社的一处蔬菜基地,10余亩菜地都覆盖着全生物可降解地膜。
“运用地膜首要是为了保温保水保肥并削减杂草,传统塑料膜易碎难收回,现在这种可降解地膜既可削减农田‘白色污染’,也能节约收回的人力本钱。”宋红辉算了一笔账,1亩地用10公斤膜要花150元,政府有必定补助,算下来跟传统膜本钱差不多。

普迹镇坐落浏阳河下流,地形平整、土地肥美,适合蔬菜培养,加之距长沙大型蔬菜交易商场较近,历经二三十年开展渐渐的变成为长沙“菜篮子”基地之一。
“咱们已有丝瓜、菜薹等28个种类经过绿色食品认证,最具闻名度的是白菜薹和毛豆,其间白菜薹是长沙市特征蔬菜工业,出售旺季每天稀有万斤直供海吉星商场。”普迹镇农业归纳服务中心主任娄标介绍,该镇蔬菜复种面积达5万亩/年,产量超越4万吨,产量过亿元。
据了解,普迹蔬菜曾经以散户露天培养为主,后来经过引导整合,出现出了一大批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培养大户,创建了“新期绿”“双洲”“爽健”“夹洲岛”等很多闻名蔬菜品牌。
中心、省、市一号文件的相继发布,释放了重农强农的激烈信号,“设备蔬菜”“三新三高”等关键词也激发了普迹镇党委政府及蔬菜培养户的热心和决心。

“看,这一棵就有七八斤重呢!”身披雨衣的菜农潘熙砍下一棵儿菜,撕掉叶片给记者看。儿菜学名为“抱子芥”,类似于制造榨菜的青菜头,不过是好多个菜头聚在一块,所以“打秤”。
三亩儿菜是上一年11月种下的,本年2月底开端采收上市,一直到3月底,可收2万公斤。按每公斤1元多的地头价算,能赚2万多元。
夫妻俩早策画好了,收完这茬儿菜,接着就种吊冬瓜。而别的10多亩培养包菜、白菜薹的地里,也已栽上辣椒、茄子等蔬菜。
“种菜真的很辛苦,本年就新年休了三天,不过在乡间一年能赚一二十万元,还能统筹白叟小孩,现已很满意了。”妻子李纯笑道。

“咱们将经过项目吸引,在浏阳河畔建一个占地200亩的智能化蔬菜出产基地,打造集采摘、参观、体会、研学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场所。”普迹镇党委书记赵舟飞表明,作为省级农业工业强镇,普迹将进一步深挖农业禀赋,让传统农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,完成“种得好”“卖得俏”,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工业强镇。